第八百九十三章 阳明学(1 / 2)

至少目前朝政汹涌的态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,锦衣卫无法一家独大之后,冤假错案就少了许多。

因为不管是东厂、西厂还是锦衣卫,他们三方都想得到皇帝的重用。于是,就会互相牵制互相监督。一旦遇到对方犯错,他们就会抓住不放。

这也使得各方势力不敢再为所欲为,只能按照流程来办事。这样的结果就是,在查出一些案子的时候,他们则谨慎了许多。

崇祯皇帝不偏不倚,一旦发现厂卫冤枉了他人,知法犯法罪加一等。对于他们的处罚,也是极其严厉的。

这也使得百官们稍稍松懈了一些,不再人人自危每日被恐惧所笼罩。

之前,锦衣卫可以横行无忌。在京城,百官们都得绕着走。这也造就了一群害群之马,他们仗着凌驾于律法之上,肆意妄为。

如今不同了,不管是东西厂还是锦衣卫,都在严令部下不得生事。尤其是查案的时候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
虽然这办案效率下降了,可是冤假错案却少了。

随着查抄官员的人数不断激增,随之而来的国库却日益充盈了起来。今天查了这个贪官,追缴赃款十几万两入了国库。明天查抄那个污吏,追缴了他的赃款几十万两入了内帑。

朝廷的国库,终于不再像之前那样老鼠见了都得哭着走了。而是,国库的银子愈发的增多。

当然,仅靠查抄贪官而获得的钱财终究不能维持太久。而且,其副作用重大。也就是,往往使得一个朝政部门处于瘫痪的边缘。

所以要弥补,尽快的弥补这些查抄官员之后的空缺。最好的办法就是,广罗人才。

生逢乱世,读书人少,能做官的读书人更少。为此,崇祯皇帝下旨,鼓励教育。

在各地大兴学堂,使得平民子弟尽量都有入仕的资格。读书可以明智,读书可以有做官的前途。

而朱慈烺则找到崇祯,要求修撰学堂的课本。这多多少少,还是大出崇祯皇帝的意料之外。

“父皇,儿臣以为:大量刊印书籍,创立八股取士。这些,都是错误的。”

崇祯皇帝大吃一惊,儿子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。所谓八股文,每篇由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出题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、落下十个部分组成。破题,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。承题,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明。

起讲,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,只写题大意,宜虚不宜实。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,为起讲后入手之处。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。这四股中,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,一般是一反一正,一虚一实,一浅一深,亦有联属者,共合八股,故名八股文。

为朱慈烺居然敢八股取士是错误的,不过崇祯已经逐渐改变了对朱慈烺的看法。之前面对朱慈烺的离经叛道,崇祯总是震怒,然后严词拒绝。

然后他每次都发现朱慈烺竟然都是对的,所以当朱慈烺出这番话的时候,崇祯并没有动怒:“什么,那你该当如何?”

朱慈烺想了想:“解放天性,使得幼童依自己的兴而学。不再单纯的读书入仕,重点推广珠算、农书、发明、理论知识,这些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用的上的东西,儿臣首推阳明学。”

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和军事家,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,精通三种主流学。

王守仁的哲学思想“阳明学”,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。他的学术思想流传甚广,远至日韩等国及东南亚地区。

在儿童教育方面,王守仁也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观点,至今对当代的儿童教育起着不的指导作用。

他批判当时的儿童教育束缚天性,脱离实际的弊端。认为儿童教育应当顺应儿童自身的发展趋势,而不是一味地灌输高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