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九十三章 祖制(1 / 2)

这些个御史巴不得太子能够站出来反对,听得朱慈烺这么一,一个个的都跟着站出来,继续那些陈词滥调。

无非就是诗诗父母不全,一个哥哥还战死沙场。这样的家庭可谓是人才凋零,只有她们孤儿寡母。往严重了,在民间这属于克夫之相。

什么是克夫之相,是古人相家的迷信法,即丈夫的性命和时运被妻子的本命克制而遭凶险。中国古代认为,女子面相或者命数里有影响丈夫的因素叫做克夫。

所谓克夫一,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一种表现。于是便会有一拔装神弄鬼的懒汉闲婆逞口舌之能,专事相面卜卦,为人排忧解难。合则成,不合则散,免得娶了个克夫婆,丧命败家。关于克夫之事,史上还真有些记载,其中的克夫大王,当数秦朝时阳武县人张负之孙女。

张负是阳武县首富,孙女长大后,便吸引了各色想靠婚姻改变命运的有志青年。孙女十六岁那,张负终于给敲定了一户殷实家庭的子弟为张家女婿。能攀上首富,那户人家当然热烈回应,婚礼办得风风光光。遗憾的是,俩口成婚不久,新郎就莫名暴毙。

不忍孙女一直寡居,张负便把孙女接回家,又重新张罗给她找婆家。秦汉时,还没有好女不二嫁的封建思想,娶个寡妇并不是什么丑事。不要贫民了,就连后来的汉景帝刘启,就娶了个二婚女王娡,结果,王娡给老刘家生养了一个儿子,就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。所以,张负的孙女在当时不愁嫁,很快就找到了下家。

但是,同样不幸的是,张家女再嫁不久,老公又莫名身死。无奈的张负,只好又给孙女再找下家,如是者数,夫婿均不得善终。《史记》称张负的孙女“五嫁而夫辄死”,张氏女克夫的恶名不翼而走,当时的阳武少年心中就有了一个阴影,生怕被张负盯上——即使有再多的钱,没了命,那也不是好玩的游戏。

偏偏在阳武的户牖乡,就有个穷得叮当响的陈姓穷学生,正愁娶不上媳妇呢,听有这样的好事,那怕拿命一搏。

于是,这个陈姓学生便娶了张家女,而此人就是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的陈平。

这群御史们吃饱了撑的没事干,你一言我一语的,纷纷引据经典,拿出历史上那些克夫女子的例子来。这个诗诗不合适,那个诗诗当不得。

朱慈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他咬着牙,紧紧地握着拳头。身后的王承恩见势不妙,慌忙高声道:“肃静,朝堂之上,不得喧哗!”

按理,群臣这都属于大不敬了。在皇帝面前大声喧闹,不过他们都是为了诗诗这件事,所以这点事也就不算什么了。

崇祯皇帝冷这个脸:“太子,诸位卿家都已表态,此事非同可。至于太子妃人选一事,还是另做打算吧。”

崇祯皇帝这么一,御史们立刻热情高涨了起来,纷纷的施礼高喊:“万岁圣明!”

就连崇祯皇帝都让步了,朱慈烺想跳脚也没有办法。太子妃的人选只能重新从全国选秀,至于诗诗,她能被封个才人已经算是格外恩宠了。

尽管朱慈烺怒火万丈,恨不能当场掐死这群狗官们。可他功劳再大也终究不过是个太子,面对朝臣的众口一词,朱慈烺是毫无办法的。

只见愤怒欲狂的朱慈烺,突然嘻嘻笑了起来。朱慈烺先是对吴北施了一礼:“本宫多谢吴大人直言相谏,多谢孙大人据理力争、多谢赵大人的唇枪舌剑。”

群臣们皆尽错愕,不明白太子爷这是闹得哪一出,摆明了,这些人都是跟太子作对,为的都是自己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
朱慈烺原本显得很暴躁,似乎随时都要暴走。吴北等人则继续煽风点火,谁知朱慈烺突然变了脸,对着众人客气了起来。

这倒是大出这些臣子们的意料之外,御史吴北只好有些尴尬的回礼:“太子爷能够理解老臣的一番苦衷,也算是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