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三章 俊美公主岂是少年郎(1 / 2)

西山,只要你肯努力,男丁可以在矿上做工,赚取工钱。女眷,可以开垦土地,开荒的地归个人所有。这在无形中,瞬间调拨起了流民们的积极性。

开垦土地,由朝廷出钱送给流民们粮食种子,待得秋收之后,再按几倍归还朝廷。这样做,是怕有的百姓拿了种子直接吃了。

但若是遇上天灾,比如蝗灾或者旱灾涝灾,庄稼没了收成,还不上租子,就会出现社会矛盾。

官府分发出去的粮食种子收不回来,衙门就没有钱运转。而百姓还不起租子,就只好沦为流民或者造反。

西山不一样,朱慈烺明文规定,若是遇到天灾人祸,庄稼欠收的话,春耕种子可以免租。

只是流民们实在太穷,他们可以是身无分文一贫如洗的连个家当都没有。这个也只能朱慈烺来想办法,锄头、铁锹、还有一些农具都可以借给流民们使用。

前提条件是,拿你们家里男丁的工钱来抵账。

这也好理解,男人在矿上做工,女人去开荒种地。垦荒就需要农具,玻璃厂赊欠给你们农具,农具的钱从你们家里男丁工钱里扣除。这样,每个月可以为玻璃厂节约一部分开支,还能为百姓一些农具。

其实,不管你干什么,只要把百姓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那就是一个个的奇迹。

朱慈烺在西山,创造出了属于他的西山奇迹。

三个月,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。西山的玻璃厂一座座窑炉被建成了,而木城涧的煤炭,也被一车车的运抵了下来。

有了煤炭,有了窑炉、有了石英矿又有了纯碱和石灰,万事俱备只欠东风。接下来,就是入窑熔炼了。

大批量的生产,不再是作坊的锤锤打打。这是需要流水线作业的,虽然都是纯手工。可朱慈烺还是带着工匠们,建成了一个个玻璃厂的奇迹。

别的不,玻璃最简单的是吹塑和吹筒等原始手工方法,用人工纯手工制作,虽然做出来的玻璃有瑕疵,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完全够用了。

但朱慈烺还是选择了浇铸法:那就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注入模具中,经退火冷却,加工得到制品的方法。这种工艺特点设备要求低,产品限制,适合制大型制品,但制品准确率较差。

准确率差点没关系,做门窗的玻璃又不是光学玻璃那么多讲究。只要做出来的玻璃透明,多少有些瑕疵倒是无关紧要了。

朱慈烺命工匠,把硅石粉、石灰、碱粉、硼砂、硼酸等杂料经过纯手工破碎扔进了窑炉,开烧!

玻璃大多是钠钙玻璃,制作方法相对简单。而且熔点只有一千四五百度,和炼铁的温度差不多。朱慈烺从京城聘请了一些制作琉璃、瓷器之类的技术性人才。

孟樊平孟掌柜成了玻璃厂的技术指导,第一批玻璃的出炉成功与否,关系着未来玻璃厂的发展方向。若是就此失败了,那真就是给朱慈烺的当头一棒了。

今日是开炉的日子,周奎起了个大早,早早就来到了西山,想观望一下今日玻璃出炉的奇迹。

让人始料未及的是,崇祯皇帝,他居然也来了。

不过,崇祯是微服私访。天子出京不是事,他只能乔装打扮瞒过了众人,崇祯是跟着周奎着便服来的。

西山的百姓甚至于朱慈烺身边的东宫卫们,都不知道崇祯的来历。只是看到国丈周奎跟个哈巴狗一般,围在崇祯身边,一口一个朱五爷朱五爷的叫着。

崇祯帝朱由检,母孝纯皇太后刘氏,明光宗第五子,是以他便以朱五爷的身份,微服私访。

朱慈烺就比较尴尬了,总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叫一声父皇或者老爹吧。干脆,他也跟着叫起来:“朱五爷,本宫的第一批窑炉玻璃今日就要出炉了,待会儿一定给你看个好戏。”

旁人虽然不知道这位朱五爷的来历,但肯定是个皇亲无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