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 二哥又坑我(2 / 3)

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2612 字 2020-12-05

怎知我火大?莫非师兄是勾践吗?”

二人一早起床,用了一个时辰方才赶至南峰。

二人一到书院即询问章衡昨日结钱的事。章衡不耐烦地道“此事怎来询我,你们去问学录。”

宋朝国子监有设斋长,学录。

斋长的职位类似于大学辅导员,学录的职位类似于助教,不过太学的斋长,学录都由学长担任。

这一套办法从何而起,无处考证。

据说是范仲淹庆历新政时,改革太学制度取法于胡瑗。胡瑗乃当世名儒,但却不是官员,然又称‘白衣而为天下师’。

胡瑗曾先执教于苏州,湖州州学,主张读书人‘明体达用’,于是他门下学生分为‘经义斋’和‘治事斋’,此举开创了教学分系分科的先河,主张因材施教。

经义斋专研经义,培养学者型人才。

而治事斋,除了经学,还要学习武学,文艺,水利,政事等等,专门培养为官从政人才。

范仲淹变法改革太学,不仅引用胡瑗的苏湖教法,还让自己两个儿子范纯佑,范纯仁拜胡瑗为师。

范仲淹之后,欧阳修喜欢选拔人才于胡瑗门下。当时礼部贡举,胡瑗弟子十常居其四五。而王安石变法时,也喜用胡瑗弟子为变法骨干。

当时胡瑗名气大到什么程度?

有人形容‘言谈举止,见之不问可知胡瑗弟子。学者语先生,不问可知是胡瑗’。

至于用学生来管理太学,达到练事的目的,以培养将来治事的人才,也是胡瑗的教学目的。

此举令章越想到了后世的学生会。大学时提到学生会无人不骂,但骂过之后,若自己将来手掌权位,会不会比当初骂过的人干得更好?

至于章衡提及的学录,正是那日章越,郭林面试时另一个学生。

学录看了二人笑道“我今日看过你们昨日抄录了,几无错字漏字甚好!”

“多谢学录赞誉。”

学录对郭林道“你抄录五十七页,既与先生约定三钱半一页,如此就是一百九十九半钱。”

说完学录翻开一本账本,在郭林的名字写下一百九十九钱半的字样,然后道“三日之后,可以日结,前三日算是押此。尔等可有异议?”

“一切听学录吩咐。”

学录又看向章越道“我听闻斋长说,你将两钱折为一钱抵一顿午饭可有?”

章越道“确实如此。”

学录道“如此一日能有几个钱?可是亏了。不过也要按规矩办事。我观你昨日抄得一页多些,你我抵作两页计较,就算作七十二钱。”

章越,郭林对视一眼不由惊喜。

“多谢学录。”郭林代章越答道。

章越也是抱拳称谢。

学录笑道“午饭的事,也是斋长说定的,我这里给你算松些,但你也莫谢我,我也是看在你错字漏字甚少的份上,算是替我也省省心。此外学田的账目甚至繁杂,我这里也缺个帮手,到时候或用你数日,这可不记入工钱。”

章越心想这是与人方便,也是与自己方便“以后请学录吩咐就是。”

学录点了点头。

郭林问道“还未请教学录高姓大名?”

“不敢当,章采即是。”

章越品了品可没记得历史有名人物,着实可惜了。

学录章采又看向章越“是了,我昨日看家状,你是县学里章旭的兄弟?”

郭林吃惊地看向章越,章越承认道“确实如此,他是我二兄,我在家中行三,学录莫非与吾兄熟识吗?”

章采笑道“真是章三郎君,失敬失敬。我也不算与令兄相熟,但也是数面之交。当初陈令君在仁时,曾带县学学生来南峰与本族弟子登高共聚。”

“那日正是九九黄花节,我等族学子弟与县学